学术动态
Discipline Research


锋锐 | 川渝美育表呈青春之美
发布日期:2023-12-19;  编辑:阳露;  点击数:



20231214日下午,数智·融合——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育青年论坛精彩继续。下午的论坛为学术交流发言,分作上下半场,分别由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为民副院长、周福英教授主持。从众多应征论文中脱颖而出的25位论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新锐的思考,可贵的探索、可鉴的经验,为美育教育与实践呈现了更多发挥空间和无限可能性。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为民主持下午论坛


蒋婷云

(四川美术学院2023级设计学系设计历史与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工艺美术专业教育中的美育实践探究——以私立正则女校绘绣专业建设为例》

蒋婷云说,我国当代工艺美术教育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和市场需求转变而调整自己的专业角色定位,工艺美术产业定位从“出口换汇”的艺术品到“乡村振兴”的文创产品,“利”成为其首要转变因素。在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当下,考虑到工艺美术天然具有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应成为工艺美术教育改革的理论导向。蒋婷云的发言以吕凤子创立的私立正则女校绘绣科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深度探索了美育在当下工艺美术教育中如何成为导向性的力量。


罗伟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发言主题:《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美育课程结合专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实践》

罗伟谈到,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着眼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美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该校80%的学生来自乡村,他们带着对美的渴望与对乡村的深情,投入到美育学习与实践中。学院为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着力对美育课程进行创新与重构,融合多学科知识,对自然美育、社会美育、科技美育、艺术美育、网络艺术美育等进行整合重建,形成了一套具有广泛适应性与高度实用性的美育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钟雨含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美育课程高质量建设:价值诉求、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钟雨含认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亟需人工智能的加持。高校教育迟滞现象所致的人工智能技术介导作用于传统美育课程价值定位适配度错位,高校传统美育教学的两极分化、单一模式、西方审美偏好等问题有悖于美育课程新时代要求,由此提出人工智能促进高校美育“三全育人”课程目标的落地、建立高校美育“跨学科”课程内容重组、通过智能画像实现综合性、动态性、个性化的高校美育课程评价机制三个层面的实施策略,实现高校美育课程核心素养培育、三全育人格局形成。


何禹潼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容错思维下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文字创新设计初探》

何禹潼说,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地区采取的一种特殊宣传方式,反映了当时红军的思想、精神和斗志,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石刻标语文字因书写、材质、錾刻、风化侵蚀等原因出现“容错性”特征,这种“错”从设计语言和创意角度看是有创新创意和传播价值的。何禹潼的发言结合视错觉理论和当代汉字创新设计方法,从红军石刻标语文字的特殊视觉特征出发,进行红军石刻标语文字的创新设计研究,由此提出可以使用闭合法则或纹理叠加法等设计方法进行容错设计。这既是为汉字创新设计资源进行开拓,也为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贡献。


赵昱琦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科教学(美术)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面向未来:艺游学体验下的美育数字化探求》

赵昱琦认为,美术教育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变革,数字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美育创新,美育主题、美育资源、美育场域和美育方法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质。赵昱琦的发言以艺游学方法下的情境体验教学、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教学发展为方向,对数字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和优势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美术数字化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及应对策略。数字化下的艺术形式应该是洒向个体心灵的美的种子,作为走向美的跳板,创造有温度的数字教育。新一轮美育工作的实践方向,立足艺游学理论指导,重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到对美的探求中去,以朝向未来的方向积极迎接挑战。


牟孝萱

四川音乐学院美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以文化人:古诗词吟唱曲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探究——以<阳关三叠>为例》

牟孝萱说,教育部于 2022 年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下音乐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首要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而古诗词吟唱曲承载着音乐、文学的双重审美内涵,将其引入初中音乐课堂使学生通过吟诵、吟唱、诗乐合奏,既能感受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文学语言之美、音乐之美、诗乐合一之美,进而以文化人,涵养美感,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牟孝萱的发言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阳关三叠》一曲为例,探究了在艺术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梁爽 陈梦怡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多学科、跨领域的当代美育体系探究》

梁爽从美育在当代教育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认为在当代教育的大系统中,美育所代表的体系不仅是将教育于艺术思想中转化淬炼,还包括一系列的学科融合。在美育领域中,跨学科的交流和碰撞可以带来多角度深层优化学科内容,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学校应挖掘学科本身之美,实现以美启智。多学科、跨学科的当代美育体系面临许多挑战,要抓住机遇推动美育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体系,来反哺中国教育体系的建设。


冉洁文

四川音乐学院美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人生如梦 “梦” 见人生——现代川剧<梦回东坡>的美育价值》

冉洁文的发言,从三苏文化与东坡文化的底蕴及其社会美育价值、蜀韵川剧与东坡精神在剧中的融合,以及舞台艺术美学设计等方面对川剧《梦回东坡》一剧所蕴含的美学美育价值进行分析,以见《梦回东坡》集川剧的艺术审美价值与东坡精神的人文内涵于一体,是对传统美学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承与发扬,起到了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作用。


李佳

四川音乐学院美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基于博物馆资源的中小学美育课程开发与思考——以“金声玉振,璀璨青铜”为例》

李佳认为,“馆校合作”是中小学美育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依托湖北博物馆的曾侯乙青铜编钟,按照教学设计着重典型文物、交集学科教材、联结课程标准、融合众多学科四个原则进行中小学美育课程开发。以“金声玉振,璀璨青铜”为例,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育人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阐释了该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汪晗

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与理论研究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成渝双城博物馆研学背景下的文创设计研究》

汪晗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为成都、重庆两地的文旅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场所,既可以为游客提供观赏体验又兼具教育功能。近年来以博物馆为场所进行的研学活动日益增多,文创产品也亟待创新发展,达成与研学活动的联合开发,在过程中提升受众的交互体验,并突破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的短期瓶颈,实现创新发展。


孙迎霞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创作与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人间菜场——回到日常与地方》

孙迎霞认为,在城市更新改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艺术乡建和社区艺术逐渐开始从边缘走向主流,当艺术进入乡村时,承载着对地方知识的重建。一方面挖掘当地村民的传统习惯,另一方面致力于民风民俗改造。日常生活是在地艺术实践的核心关键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或者社区的日常生活事件成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二是艺术进入到乡民或者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中。

张为民副院长对上半场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富有建设性的总结。


下半场论坛由周福英教授主持。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周福英主持下午论坛


杜婷婷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美育视域下红色文化与美术课程的融合研究——以人教版初中美术<20 世纪中国美术巡礼>一课为例》

杜婷婷谈到,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属于中华民族普遍价值与全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杜婷婷的发言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的“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的要求展开美术教学实践,探究初中《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一课教学过程中红色文化的美育价值,发挥美术欣赏课程“以美育人”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殷玥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研究》

殷玥指出,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改变传统作业形式的模式化、 作业质量的随意化、作业目的的功利化,强调中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理念应以新课标为导向,设计作业目标;以跨学科为主题,整合作业内容;以核心素养习得,检验作业成效。其呈现形式应从课程视域、教学过程、学生差异、素养习得等角度进行设计。


方艺洁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劳动教育的美术跨学科实践课程设计》

方艺洁分析了新课标视域下小学美术课程和劳动课程教学基本理念与要求,阐述了美术教育和劳动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跨学科课程设计,以湘教版五年级上册《布衣温馨》为例,设计“美术+劳动”跨学科课程《小小魔法师——旧衣再生》课程教学设计,以期为小学美术课程中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丘炼凤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科教学(美术)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赋能社区美育新生态的艺游学实践及反思》

丘炼凤认为,随着社区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社会对美育的愈加重视,人们更加注重对社区美育的需求。社区美育是指重点在社区特定场所中围绕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使得居民在接受美的教育中,不仅提升居民个体的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也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社区美育是弥补学校美育缺陷的重要途径与有效补充,逐渐成为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目前社区美育面对教育资源整合不足,缺乏社会有力保障机制以及专业人才的支撑等问题,以期通过艺游学方法重新审视学校进入社区美育的实施方式与路径,赋能新时代下的社区美育新生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强社群认同感,促进社区美育可持续发展。


徐庆年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历史与理论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以材料为主的重庆乡村美育在地性研究》

徐庆年认为,重庆北碚地区美育历史浓厚,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都曾在此开展乡村教育,为北碚地区乡村美育建设打下基础。徐庆年的发言以施家梁小学江石艺术课程、三圣中学根书、晏阳初泥塑的乡村美育实践作为案例,分析其对江石、树根、泥土材料的转化和实际运用,阐述了本土材料对于乡村美育的重要价值。总结出乡村美育课程开发和民间美术的创新发展可以通过以本土材料为基础并结合民间文化的方法来进行,将地域文化引入乡村美育实践,增进学生文化认同和乡土情怀回归。


王玉彤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3级设计学(室内)硕士研究生

王玉彤研究采用跨学科的IRP整合模式,以建设高质量的智养社区为突破点,指出通过借鉴和学科整合,深入精准地把握老年群体的需求,才能实现智慧适老化社区设计。她认为,这将为美育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李星澐

四川音乐学院美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音乐教育大会”美育板块综述》

李星澐梳理了“第三届音乐教育大会”中有关“美育”的内容,归纳综述这次大会中所提及的中国美育发展的现状与最新成果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将文章分为美育评价、高校美育措施、地方音乐文化与美育、美育与音乐教育、美育的新探索这五个部分进行阐述。基于政策导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做好美育工作,持续推动审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王鑫

重庆师范大学绘画艺术方向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从“涂色”到“涂鸦”——由街头涂色摊位引发的对于儿童涂鸦中色彩的原始性探究》

王鑫认为,涂色作为儿童喜爱的艺术活动具有帮助其释放压力,提升色彩感知能力等诸多作用,这也使得街头涂色摊位逐渐流行于大街小巷、公园广场之中。但一味地进行涂色游戏对于儿童艺术成长也会产生如抑制孩子的色彩运用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等消极影响。而儿童涂鸦中的色彩较涂色来说蕴含着特殊的艺术原始性,进行涂鸦活动能够增强其艺术创造力。因此儿童的色彩美育要鼓励和引导儿童实现从“涂色”到“涂鸦”的转变。


袁永承

重庆师范大学绘画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意义和方法——以金刀峡镇为例》

袁永承认为,乡村建设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传统的乡村建设方法往往侧重于物质层面的改善,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然而,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它将艺术融入乡村的发展中,通过艺术的力量激发乡村的活力,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乡村逐渐被边缘化。然而,乡村是我们保持社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乡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乡村的繁荣,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石子屹

长安大学美术与书法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多媒体空间、多感官层次下绵竹年画的多元化继承与发展——以绵竹年画村为例

石子屹认为,绵竹年画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核通过时间及空间的传播内化为了了川蜀人民日常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绵竹年画村作为绵竹年画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结合其文化内核中的多空间维度进行多层次感官体验的强化,能让绵竹年画在现实与网络世界中得到多元化的传承与传播。


陈驰

重庆师范大学绘画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庞薰琹工艺美术思想的形成——以1939-1940 年代贵州地区考察为核心》

陈驰谈及,抗战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学术界掀起探索“民族形式”的思潮,艺术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回答如何基于传统建构现代美术的问题。庞薰琹深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场域的变化给他带来了心态转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发掘民族民间艺术的丰厚资源,感受到民族美术中的优良传统,改变了他对民族艺术的理解,提出以人民的喜爱和需要为宗旨的民族民间艺术思想。


周福英教授在最后的点评和总结中指出,新时代美育如何在数字化赋能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开启新篇章,这不仅是重要的时代新话题,也是当下以美育人的园丁们需要探究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次青年论坛从更加活力化、年轻化的视角为新时代美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探索新时代美育提供了更具开放性的路径,呈现出川渝美育中别具姿彩的青春之美,令人振奋。


论坛现场



上一条:访碑凯旋 立文酬勤|首届“访碑·川渝清代碑坊建筑艺术田野考察工作坊”成果汇报会综述

下一条:机杼 | 青年学者展现川渝美育新能量

关闭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

办学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联系电话:023-65362274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汪晓玲
网站制作: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谭华山,6510388@qq.com

20130874@cqnu.edu.cn : 书 记
20130561@cqnu.edu.cn : 院 长
20131425@cqnu.edu.cn : 纪 委
20132036@cqnu.edu.cn : 公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