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纯如副教授讲党课

▲倪纯如副教授讲党课

▲刘清泉书记做点评
2023年6月29日下午,美术学院党委委员、教工一支部书记倪纯如副教授以“从‘达芬奇现象’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在南门花马讲堂开展“共享式”党课,美术学院全体党员出席,非党员教职工列席。
首先,倪老师阐述了十多年来的义务教育课标的整体变化,有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标》、2017年《普通高中美术课标》、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和2022年《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在国家出台的文件指引下,我国的美术教育走过了高速发展的道路,近十年的加速明显,对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是挑战。倪老师也指出长期在单一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工作,容易形成“知识傲慢”,使我们在教学岗位上无法准确判断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对常识性知识的理解和需求,这种傲慢也会造成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
其次,倪纯如老师向大家展示了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校级通识选修课《中国古代美术鉴赏》是如何在实践中尝试“讲好中国故事”的。在首次课堂的“摸底”调查中,她发现学生普遍最熟悉的艺术家是达芬奇。这一现象引起了她的探究兴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历史的、社会的以及传播领域的多方面因素,这同时也证明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该课程整体划分为三大板块,人物、山水和花鸟。人物分为“大”人物(帝王将相)和“小”人物(普通百姓);山水分为山、水和画山水的人;花鸟分为畜兽与花草两个重点。
接着,倪纯如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美术鉴赏》中学生的表现。一位经管学院的学生积极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新认识、新体会,并用超轻黏土创作了花卉作品,超额完成了教学目标。倪老师还邀请了两位汉服社的同学以唐、宋宫廷仕女的服饰造型来到课堂,生动展示了古代美术中的女性形象。一位物理学院的同学在课堂上以物理知识分析了《千里江山图》里的矿物质颜料。这门课程实现了跨学科学习,给美术鉴赏带来了新的视角。
最后,美术学院党委刘清泉书记做了精彩点评。他说道,倪纯如老师的党课十分精彩,从微观层面分享了自己跨学科的教学案例,例如将美术与生物科学的奇妙联系运用到教学中去,形成一批有用的元素。倪老师一直在工作中以实事求是原则推动教育实践,以学术思考反哺教学创新,受到学生欢迎。希望学院形成更多的“倪纯如”现象,建设更多的一流课程、一流专业。
(供稿:谢汝莉)